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 >

热评丨“抢”“囤”不应成常态

2022-12-20 21:49:14 来源:潇湘晨报

“1000颗布洛芬,不卖!免费送”“邻居你住哪里,需要什么药,我给你送过来”“终于高价进到一批退烧药,今天晚上开始会陆续免费发放给周边急用药的市民朋友们”“布洛芬到货,只送,不卖!”......这些来自北仑、温州、长兴、海盐等地的声音,让很多抢不到药的居民亲历温暖。

不知道近期有多少人的日常是这样的:线上,在美团、叮当快药、京东等APP上,刷新各种药品库存;线下,跑遍药店“碰运气”,希望能“捡漏”布洛芬等紧缺药物。但一个个“售罄”还是把药物短缺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

最近,染疫人数攀升,按照各地对疫情高峰的预测,很多地方正处于“迎峰”关键节点。感染的人需要药物来缓解症状、加速恢复,健康的人需要药物以防万一、以保心安。这些考量让囤药、抢药一时间成了“社会风尚”。甚至不少网友还通过“异地抢药”的方式,盯上了偏远地区的有限药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适当备药可以理解,但过度抢囤既不理性,也没必要。

一方面,每个人使用药品的数量和种类有限。就拿布洛芬来说,阳性患者一天吃几粒、连吃几天,这些都要谨遵医嘱,而同一类型的药品也不建议叠加使用。吃得越多,反而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药物叠加不等于药效叠加。这些科学常识决定囤药现实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非理性囤药也会挤兑医疗资源,障碍了公共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背后有人们面对风险的紧张心理,但如果把紧张化成抢药动机、付诸行动,那药厂再怎么开足马力、生产再多的药也禁不住人们一拥而上的哄抢,反而给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人群等重点群体留下一个个空货架。

这边囤药的人吃不完,那边需要的人没药吃,这种矛盾急需化解。

呼吁公众不抢药,但不能止于呼吁,更要在药品的供应模式上“动脑筋”。

面对当前药品紧缺的难题,浙江、广东、北京等地都推出了退烧药拆零销售政策。让消费者按照药品的用法用量购买,而非按照药厂包装的整盒购买。同时,为了防止哄抢,不少药店也同步推出了限购政策,凭身份证购买,按照新冠病程,只准足量,不准过量。特殊时期,这些“化整为零”“按需购买”的新模式能缓解供需紧张,把有限的药物用在刀刃上,保证药尽其用。

除此之外,邻里互助的模式也值得大力推广,能够让药物从囤在家中的“固定资源”变成按需流转的“灵活资源”,提高药品的利用率。最近,温州、永嘉、乐清等地“共享小药房”的运作如火如荼,多地自发组建共享互助群调剂闲置药品,既能解新冠患者的燃眉之急,也能解药物短缺的社会难题。台州等地也在12月20日发出了“邻里互助 药品共享”倡议书,呼吁大家在满足自身用药需求的前提下,雪中送炭、互帮互助。

药品的最大价值应该是用在治病上,而不是囤在家里闲置积灰。面对暂时性的药物短缺,拆零限购、邻里互通,这些都是能缓解药品分配失衡的有益之举,不妨大力推广。

标签: 大力推广 是这样的 今天晚上 这些来自 肝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