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站,就要到了...”在成都东开往北京西的G333次列车上,殷竹君正在广播通知旅客下车。今年殷竹君刚满40岁,她22年的值乘岁月中,有18年都往返于成渝间,这让她与成渝铁路有数不清的故事。
列车长殷竹君在车厢里巡视。(摄影:王超)
2000年,殷竹君毕业以后成为了一名列车员,那时起,她便值乘从成都开往广州的K191次列车,列车全程运行40多个小时,成都到重庆这个区段就需要13个小时。车少,站多,每个站都是人山人海,在殷竹君的回忆里,每个时节都有务工、探亲、返乡等形形色色的人密密交织在一起,那时列车还没有空调,八节硬座车厢,卫生间都经常挤满了人。“热”成了成渝线列车的代名词,不仅夏日高温酷暑,冬天的成渝线依旧火热,一年一度的春运更让殷竹君印象深刻,虽然车外已经接近零度,但车厢里又闷又热,她还必须在10多节车厢里来回走动,“汗水就没停过。”殷竹君说到,不仅坐票、站票都是很难买得到,成都到重庆一张车票3、4十元的,殷竹君最多补过16万元,“不像现在基本都是100元的,角票一两元是普遍现象,每次都带回来一大袋钱”。又闷又热的13个小时依然不能磨灭人们出行的热情。
(资料图片)
2006年,成遂渝铁路通车,成都走到重庆只需4小时,大大方便了成渝间旅客的出行,但列车却没有因此“冷”下去,车票仍旧一票难求,但趟趟爆满的列车却已不再闷热,绿皮车已经全部更换成了空调列车,适宜的温度让乘车体验变得更舒适。
2009年,“和谐号”动车组亮相成遂渝铁路,动车以更加快捷、舒适的优势成了成渝两地来往的首选。车厢总算不那么拥挤了,有了空闲时间,殷竹君总喜欢坐在窗边欣赏沿途景色“最开始都是砖瓦房,后来沿线的聚居地越来越多,房子也修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
旅客需要延长旅途,殷竹君为其补票。(摄影:王超)
随着高铁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动车开行越来越多,殷竹君有了去动车发展的机会,2016年,经过层层选拔,殷竹君顺利获得了动车组列车长资格。“未来普速列车会越来越少,发展肯定在高铁这边。”殷竹君自信的说到,本以为她将离开陪伴她16年的成渝铁路,但缘分却让她们再次相聚,她将要值乘成都东至广州南的G314次列车,此次列车又将经过成渝铁路。动车对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殷竹君也在值乘中一步步成长“微笑服务是动车的必须要求,要想方设法为旅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站台上再也没有人山人海的景象,书包、精致的行李箱也代替了原来普遍的大背包和蛇皮口袋,旅游团、商务团越来越多,更快的速度、更优质的服务也成了人们更关心的事,2021年,“复兴号”动车组来到成渝双城经济圈,1小时两地直达成为现实,复兴号“静音车厢”品牌获得了旅客一致好评。
值乘高铁的殷竹君时不时也会注意到窗外景色的不同,“现在高铁进站前五至十分钟都能看见高楼大厦。”从成渝铁路走到成遂渝铁路,再走到成渝高铁,速度越来越快,殷竹君钱包却越来越“轻”了,“一个月只收到几次现金,大多还是100块,时常找不开。”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列车上所有商品都可由手机扫码支付,大山里列车没信号的固有印象也逐渐被打破。
列车即将关门,殷竹君在车门口瞭望避免旅客未及时上车。(摄影:王超)
殷竹君一直努力进取,从列车员一步步成长到普速列车长,到现在成为动车组列车长,2017年底,G314次列车停运,因为殷竹君能力出众,善于总结思考,她的班组变成了“流动班组”,每次新线开通时殷竹君总会先去值乘,适应线路,把途中的容易出现的风险点、风险区段情况记下来,回来组织大家一同学习,这几年间她把北京、广州、昆明等地跑了个遍。她本以为将继续这样漂泊下去,陪伴她近18年的“成渝故事”也要画下句号。
但一切在今年出现了变化,6月20日,郑渝高铁开通,“八纵八横”更加完善,成都至北京再添新通道,“从前只有老成渝线,现在有成遂渝、有成渝城际,原来去北京走西成,现在还可以走郑渝,不仅成渝往返快,出川渝也有更多通道”殷竹君说到。
6月25日,殷竹君怀揣着热爱再次走上成渝铁路,G333次列车驶入重庆北站,她将继续成渝铁路上留下足迹,见证西南铁路的高质量发展,跟随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前行。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周俊仰 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