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脑卒中康复治疗公立医院“一床难求” 排队等待需要一两个月

2022-03-01 09:34:12 来源:每日商报

前两天,在滨江某康复医院陪护的28岁陕西姑娘小许,看到在病床上躺了近一个半月的母亲,右手小拇指微微动了一下,嘴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啊啊”声时,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去年12月底的一天,从老家来到杭州帮小许带宝宝的母亲突发脑卒中,虽然及时送医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从ICU转回普通病房后,母亲一直陷入了目光呆滞,不能言语,难以进食,自主呼吸困难的无意识状态。

此后,为帮助母亲寻找康复机构,又是一段一波三折、精疲力竭的经历。对于预后的不确定性,和每天高昂的康复费用支出,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小家庭,有点喘不过气来。

对于小许来说,复健这条路虽然艰难而漫长,但母亲任何一个小的“进步”,就是给她的最大信心,她愿意坚持陪母亲一直走下去。

公立医院“一床难求”

排队等待长则需要一两个月

抢救医生告诉小许,手术很成功,但因为颅脑损伤,脑卒中患者通常会面临偏瘫、失语、复视,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要长期的复健,才能获得有质量的生命。出院前,医生建议小许,可以提前物色一家合适的康复机构,等母亲出院后继续复健。

小许首先想到的是家门口的两家公立医院,咨询后,一家没有设立康复科,另一家虽然有康复科,但床位只有几张,医护人员也很少。小许又把希望寄托在医疗实力较为雄厚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打听了几家,设有康复科的医院也是寥寥,更不用说入住需要排队等待,少则数周,长则一两个月。况且,这些医院离她居住地的距离都超过了30公里,让她难以兼顾家中襁褓中的孩子。

“医院康复床位确实非常紧张,转诊过来的,加上老病人重新回院,可以说是‘一床难求’”,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叶祥明教授告诉记者,作为全省综合性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康复医学科室之一,他们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前来询问床位的电话,但是能够安排得上的却很少。目前,省人民医院康复科5个病区的300张床位,每天都是满床状态,其中60%是杭州市外的病人。

叶祥明教授介绍,这些病人多数是急性后期康复、带有“三管”(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失智、失能的患者,本身床位的流转率就很低,而康复医学科诊疗范畴较广,以脑损伤、骨关节肌肉疾病、脊髓损伤患者居多,疼痛康复患者和老年病康复患者次之,此外,心肺康复和脑瘫患者的康复诊治也有一定比例,“脑卒中患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神经康复学带头人,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叶祥明粗略估算:“浙江省每年10万人中有250人患有脑卒中,数量大约有15万人,术后后遗症严重,需要专业康复的患者达7-8万人,而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加起来的康复床位才1万多,缺口非常大。”

浙江医院的情况与浙江省人民医院类似,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告诉记者,该院康复科60%-70%的患者是脑卒中,每年有超过800名因脑卒中住院康复的病人,而两个院区康复床位加起来只有80多张床位,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这两年增加的。

“其实紧缺床位对脑卒中患者复健来说,只是其中一个问题,”林坚表示,目前对脑卒中患者的全程管理距离国际标准也有一定差距。

民营机构医疗水准难以让人放心

康复治疗后续费用是“未知数”

大型三甲公立医疗机构住不进,但母亲出院在即,时间已不容等待,小许开始将目光投向家附近的一些民营康复中心。几天中,跑了四五家,但给她的感觉却是“不靠谱”。“有些机构环境设施看起来还可以,但医疗水平却难以让人放心”。

其中,离家5公里的某民营康复中心本是小许最抱希望的,服务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她,详细介绍了康复设施和医护人员的配备。但小许看着寥寥无几的设备,以及不多的专业医护人员,心里就打起了鼓,“看到入住的十几个人员,基本都是失能失智老人,心就凉了大半截”。

再三权衡,小许将母亲安排进了离家相对较近的一家公立二乙康复医院暂时安顿,入院前,医生大致估算了一下,费用平均每天700-800元。

“入住一个星期后,费用开始节节攀升,平均每天超过2000元,一个月下来,仅医疗费已经超过6万元”,小许说,母亲没有医保,所有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这对于工薪的小许夫妇来说,压力陡增。据小许了解,严重脑梗的后续康复费用,是根据中风后引起的功能障碍来确定的,包括治疗费、基础用药、护理费等,对于目前每天动辄上千的支出,她感到无奈又无助。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叶祥明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与脑梗等疾病的一次手术费用相比,康复医疗的费用并不高。比如运动疗法这一项,国家规定45分钟55元,一个治疗师一天最多做8个,创造440元的价值,22个工作日是9680元,而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治疗师的工资远远高于这个数;再如,由护士做的电疗项目,每25分钟收费15元,8小时的收费也就200多元,“康复治疗都一对一的,人力成本很高,实际上目前公立医院的康复医疗收费水平是偏低的,可以说还停留在20年前的收费标准上。但因为康复治疗时间长,所需项目多,综合起来花费就比较高。”

脑卒中术后越早复健预后越好

专家称转换康复观念至关重要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教授认为,脑卒中患者应该在诊断确立并脱离生命危险时就应开始复健,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一般主张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即可进行功能康复,遵循这样的原则,大部分病人3个月后都可以达到自理能力。

比如,在ICU 阶段就可以有意识地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鼓励自理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治疗重点转移到残留的身体和认知缺陷的评价和恢复。

另外,各个学科的融合很关键。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有效及时的诊治不仅仅需要神经科和康复科,还需接受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检验科、重症监护等等多学科合作。

但由于目前国内很多临床医师的康复意识不强,没能及时开出康复会诊单,使患者错过最佳康复介入治疗时机,导致早期康复训练与临床治疗衔接不紧密,急性期过后的患者也没有及时转入康复科治疗,让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基本都是疾病晚期患者,加重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的压力。

此外,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也是脑卒中患者后续康复之路“越走越窄”的重要原因,“现状是,如果是轻度中风患者,通常很少去康复中心;选择去康复中心治疗的,大多是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出现明显障碍的患者。”林坚表示,如果在脑卒中后早期就进行康复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复发的,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没有在早期进行复健使病情恢复延缓甚至变差。

“所以转换康复观念至关重要。”脑卒中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高危人群应该早些预防,另外在第一次发病时就应该加入康复管理。一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可能。

即便重度中风患者的康复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但康复学专家认为,目前社会的康复体系建设正在逐步落地,社区、家庭康复模式进一步开展,康复医疗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综合管理的观念在转变,专业水平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等,这些会为重度中风患者、家属及医护增强预后效果建立信心。(商报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史俊 叶倩 王婷)

标签: 脑卒中康复 康复治疗 一言难尽 一床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