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 >

多抓鱼:“我们的客户群并不都是年轻人”

2021-09-22 10:49:08 来源:文汇报

一把剪刀,一筐“拷边”废布条当作绑书带,一页打包教程,静静地搁置在绿色铁艺窗下——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安福路上,有一家开业不久的“多抓鱼”循环商店,大部分顾客买单后都选择自己打包,买二手书的仪式感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家精品书店。

轮到任笛时,她的打包手法略显生疏:“这是我第一次来线下店,但我对‘多抓鱼’很有感情。”2018年,小任首次接触“多抓鱼”小程序,一口气卖出了13本书,收入140.2元,她用这笔钱又在小程序上买了一些二手书。有买有卖的三年里,小任从本科生变成了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整个寝室通过“多抓鱼”小程序卖出了两大箱旧书。

这个中秋小长假,小任选择在上海市区逛逛,首站便选在“多抓鱼”线下商店。用惯了小程序的她,对线下商店充满好奇, “网络虚拟大书库成了一个真实的地方,琳琅满目的书触手可及”。在这座老洋房里,清洁消毒后的旧书陈列在“菜篮子书架”上,顾客只需拿出手机扫码,便可获得价格和品相信息;三楼二手服装区,近乎全新的各类品牌服饰排布整齐,有心人都能在这里买到心仪的衣服。店员从不插手顾客选购过程,“希望在这家舒适随意的店里,每个人的体验都很有趣”。

“我们的客户群并不都是年轻人”

“相比新书,我其实更喜欢二手书。”小任说,一本经人翻阅过的书,从质感上就有变化——书页变得蓬松,手感舒适;如果有前主人的涂涂画画则更是令人惊喜,这样一来“看书就能和一个陌生人产生奇妙的情感联结”。

这恰是“多抓鱼”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真正的好东西值得购买两次。

“我们的客户群并不都是年轻人。”店员小鱼介绍,偶尔进来闲逛的游客,爱读书的学生,带孩子消磨周末的父母,或是一人独自看书选书,或是三两成群交换讨论,一齐构成了这个书店包罗万象、容纳更多可能性的特质。

开业之初, “多抓鱼”希望将店铺设计成一个好逛的小市场,而不是噤声严肃的图书馆,所以并未摆放椅子。不久后有客人提出,逛久了还是希望有地方能歇歇脚。在墙角摆放椅子后,客人坐在那里看书,与绿色水磨石马赛克的墙面包框构成了一幅和谐“画作”,为书店增添动人一角。

“进门就打消顾客购买二手商品的疑虑”

作为一家线上买卖二手书起家的互联网企业,从诞生之初便跑在新业态赛道前列, “多抓鱼”为何还执着于开设线下门店?

“线上业务触及面广,而线下用户忠诚度更高。”小鱼说,一个书店、一本书出现在客人眼前,对他们产生了具象的影响。因此他们在门店消费后,不论是线下复购率还是线上转化率都很高。

决定二手商品购买率的关键在于定价。 “多抓鱼”采用大数据算法,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二手商品价格,“如果一本书卖的人多,买的人少,那么价格就会相对低廉”。线上线下一个价,几百元就能买到名牌古着,成为很多用户趋之若鹜的原因。

为了将客人吸引进门, “多抓鱼”从选址到店铺设计都颇费思量。

与上海城市气质相契合, “多抓鱼”选择了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安福路上的一幢老洋房。由于一楼空间狭长, “多抓鱼”干脆将其用作概念展示与展陈空间,墙壁上播放着“多抓鱼”如何循环二手商品,以及清洁消毒的流程, “在进门就打消部分客人对于购买二手商品的顾虑”。

设计之初,老洋房还保留着旧式墨绿色铁艺窗,从这些高挑窗户看出去的风景,让来自天南地北的员工印象深刻。于是,不仅窗户被保留,整个书店更是相应地设计为绿色主题,由人工打磨出圆角,一块块长度不足1厘米的水磨石马赛克拼贴在门框和墙壁转角,配以暖黄色地面、家具和灯光,一个舒适、惬意、友好的购物环境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