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觉得我是属于这里的,这是根植在心里的想法”,在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李菡一边翻着教案,一边表达从香港“跨河”来到这里任教的心情。
这里60%的老师毕业于香港高校,李菡也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带领内地学生克服英文授课的语言关,还是与内地教师交流碰撞教学素材,深港教育融合的“种子”在这所学校生根发芽,而后不断生长。
面对香港、深圳两地不同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如何真正做到深度融合?本期深圳卫视《先行》带你走进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聆听他们的“教学记”。
(资料图片)
探索教育融合新模式
香港教师“跨河”来深任教
早上7点半,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教师李菡就来到教室,为上课做好准备。
李菡出生于内地,初中随父母搬去香港,分别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完成本科及研究生学业。多元的求学背景,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受。毕业后,李菡在香港教了8年数学,在得知这所深圳培侨学校成立后,李菡选择“跨河”来到这里任教。
谈及来到这里教学的原因,李菡说,“当时没有觉得有非常大的阻力,心里觉得我是属于这里的,这是根植在心里的想法。”
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是一所以深港融合为目标的双轨制学校,也是国内第一所持香港教师资格证可在内地执教的学校,这里60%的老师毕业于香港高校。学校开设内地课程、香港课程与国际课程,并且实行“教师跨教”,特殊的课程体系也给李菡带来更多维的教学体验。作为一名港籍老师,李菡既要教香港班,也要教内地班。
家长何彩丽的孩子是一名转学生,现就读六年级,她表示,“孩子很喜欢这个学校,在这里不仅学业有所进步,其他方面的特长也得到了发展。”
教育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协调发展、深度融合,香港课程校长黄腾达表示,“我们会将香港教育好的地方,带来内地分享,同时也希望内地好的资源,能在香港的教学课程中呈现。”
融合初体验
两地学生相互适应的开始
作为一所融合学校,深圳培侨的数学课以香港教材为主,全英文授课,对内地孩子来说,首先要过语言关。
学生家长陈炜就表达了她的顾虑,“当时真的好忐忑,我和孩子都很焦虑,就担心他跟不上,那时候特别希望,能不能数学课也用普通话教学。”
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语言关,李菡在教授数学课程的同时,也想尽办法给孩子们教单词、讲语法。
“希望孩子将来无论是香港升学、国际升学还是内地升学,他们都能够有所准备”,李菡说道。
有高中生表示,这所学校比内地的课程多了很多优势,例如在语言方面,既能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也可以保持中文水平和继续精进粤语水平。
一所学校,三种语言,在内地班适应港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学校也为香港班提供了内地课程,包括语文和历史等。
教材内容互补
教学方式碰撞相融
教学相长,双向奔赴。学生们在努力适应语言环境,老师们也在积极融合两地教材,研究更好的教学方式。
内地班数学老师洪瑶介绍,学校老师不管是教内地班还是香港班,都会在工作群组中互相交流教学素材,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出优质的教学内容。
李菡和同事们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共同备课。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内地与香港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也在不经意间相交相融。
“我们学校老师会把整个教学课程做一个对比分析,然后罗列出来两个课程有什么差异,其实香港班和内地班的教学难度没有分别,可能一些比较小的知识点,比如对称相关知识,可能会做一些补充”,李菡分享了学校老师备课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注意到,内地班的早自习书声朗朗,香港学生则习惯自主默读。而现在,两地孩子的学习习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内地课程校长林海平表示,“经过长时间教育融合以后,香港班现在也有一部分班级学生会大声地朗读,我们内地有些班级学生,在香港老师在教英语的时候,他们自主默读,这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双向流动、交融的
不仅是教育更是人心
深港的融合,不仅充盈在这座校园里,也跨越了两座城市。在香港恢复与内地通关后,香港培侨机构的各校领导第一时间组团来深圳培侨调研。就在上周,深圳培侨内地课程校长林海平,率19人团队赴香港培侨书院观摩交流。
(图源:培侨信义学校)
林海平告诉记者,内地老师、学生也会去香港的学校交流学习,比如学校运动会,香港和内地就会互换一些师生参与,“在艺术节、外语节、体育节还有科技节等,两地师生也有交流学习活动。”
因材施教,融会贯通,深圳培侨学校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内地“跨境学童”的不便,也让在这里就读的孩子们,对深港融合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的学生告诉记者,“深圳的学校和香港一样,同学之间都很熟悉,玩得很好,彼此有相同的话题和学习环境。”
学生家长何彩丽则说,学校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打败困难的能力,这也是家长所希望未来孩子的样子。
“内地老师和香港老师对于彼此课程的情况慢慢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也会和老师、学生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成长。总的来说,我感觉方向、成果都是好的”,黄腾达说道。
在林海平看来,深圳学校如果简单将香港老师搬运过来,不是教育融合,这会成为香港学校的翻版。而这所学校会让所有学生,包括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既接受传统中国文化的教育,又接受来自现代西方文化的教育,这才是融合,也是学校办学的初衷。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所建立不到2年的学校,在摸索深港教育融合之路的同时,也为两地学子播下相识、相通的种子。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一湾相融。香港老师来到深圳,在深圳得到的新经验,通过交流把经验带回香港。这样的“双向流动”,也在深港两地青少年的往来中流淌。
记者 /唐萍 关大军 王涛 杨诚 李柳荧
编辑 / 杨梦同
透过三部刷屏大片读懂深圳丨深政一周
聚会、逛街、看展......假期消费燃旺深圳“烟火气”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登陆宁波站,本地观众原地“入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