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 >

从13家扩至超60家 扩容初代房客“变身”房东招商

2021-11-17 08:20:57 来源:河南商报

15年时间里,郑州西四环拿诚意促成了纺织服装商业王国,房东们也用时间和业绩证明了自己没被辜负。

可以说,历史挑中了西四环,时代选中了那些拼搏的幸运儿。

为什么是中原区西四环?

决定产业园落地何方最为强大的逻辑线,就是“产业基础+人才来源+供应链”。

顺着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一路向东5公里,就是扎堆儿的老国棉厂。从1953年开始,国棉一厂在棉纺路落定,半个多世纪里,10万纺织工人用一把梭子纺出了郑州工业发展的“经纬天地”,为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奠定了深厚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家纺行业协会会长徐博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州西区的纺织院校众多,例如在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占据较高名次的河南工程学校、中原工学院等,既提供了科研支撑,又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生源,占据地利的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棉纺大世界是当时的布匹输出担当,创造了“要想富,就卖布”的财富神话,补足了服装产业园供应链的上游供给。火车站服装批发商圈市场,又提供了西四环服装品牌的下游出货渠道。

渡森掌门人侯建超“离银基近、离市区近”的说辞,道出了西四环选址的核心。

原始服装企业变身“房东”

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种说法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服装企业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行业格局,叫响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牌子,将郑州服装企业带入一个更高纬度。

服装企业间毗邻而居,形成服装产业带,相互借力、资源共享、成本降低,既方便了客户一站式采购,同时凭借规模效应吸附人才集聚,吸附配套的面辅料企业、机器设备制造业、印染企业、服装院校等产业链上下游要素集聚。

拿园区几个入驻企业举例。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奥法罗主做企业定制类订单,企业定制又多为西服套装,奥法罗会将其中的衬衫类订单交给园区内的租客,将劳保类服装订单交给另一个租客。

“我们主动邀请他们入驻我们园区,形成产业链配套,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对采购客户来讲也方便跟单。”奥法罗总经理张进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还起到了“以商招商”的作用。当服装园区入驻企业达到一定量时,会吸引更多服装企业入驻,产生裂变,西四环服装园区渐渐成为总部基地,成为所有服装品牌竞逐的热土。

事实确实如此。当下的西四环服装园区早已不是最初的13家企业了,原始服装企业变身“房东”,将用不完的土地分块租赁给不同的企业。

比如,渡森服装园区入驻有另外3家服装企业,奥法罗将办公楼租赁给了配套的另外两家企业。

这些成功企业的15年“走法”各异

在搬入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后,一众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逸阳是园区乃至郑州市服装企业从线下转型电商最为彻底的品牌。逸阳电商首开在2011年,2013年,逸阳在“双11”当天斩获3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在淘宝女装类目排名第27位。而到了2020年的“双11”,逸阳豪取1.15亿元,夺下天猫店女裤单品类目销售桂冠。

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也撑大了掌门人刘涛的野心。刘涛在原有土地基础上,接下产业园北面相邻的土地,进一步扩大园区面积,势头正劲。

娅丽达经受住了郑州女装普遍遭遇的女裤单品向女装全系转型的挑战。这中间,掌门人赵孙立自述交过不少学费,经历了从与韩国设计师团队合作,到挖外来设计总监,到推行买手制,再到原创设计的试水蹚路,并在不断试错中终于凭借一次次新品发布会,带来不断惊喜。电商亦有上佳表现,“双11”斩获2000多万元销售额。

如今,娅丽达凭借贴牌生产、电商、线下三驾马车,阔步前进。

渡森在签约西四环纺织服装产业园那一年,签约影视明星甄子丹,一跃成为郑州男装带头大哥,依赖明星流量打开了全国加盟市场,直至2012年代言合约期满。此后,渡森步入“中年危机”,不过在危机中变得沉稳,重回男裤主业,聚焦单品,没有一味迎合电商,一直对线上表现得较为审慎。如今,凭借贴牌代工和线下直营加盟,渡森走得相对稳当。

若宇服饰在2009年正式搬入产业园,也在当年迎来了旗下品牌戈洛瑞丝女裤的鼎盛期——年产130万条。2012年全行业转型女装风刮来时,若宇顺势而为,推出女装品牌思慕缇,开启双品牌运作。思慕缇在2017年销售额破亿。

有业内人士推算,逸阳年销售额超10亿元,娅丽达在六七亿元,梦舒雅巅峰时达到七八亿元,渡森在一两亿元。

有企业陷资金困局,甚至转行

然而依然有些企业,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甚至以剥离纺织服装主业的决绝姿势,慢慢消失在主流消费者视线。

领秀服饰今年爆出资金链困局。掌门人陈勇斌向河南商报记者坦承,问题出在了极速扩张、投资失误、运营失策、子品牌折戟、财务成本过高等。不过,幸运的是,领秀和陈勇斌不回避问题,在想办法补救,走出困局。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认为,这仍然不妨碍领秀是河南女装的一面旗帜。

元通纺织城债务缠身,实控人姜克生多次被列入老赖名单。其间,元通多次努力自救,或变身医药城,或变更灯饰城,但未能完全从资金困局中脱身,所幸纺织业态得以保留。

园区内有些企业没能熬过行业寒冬,困局之下割肉瘦身,他们将园区外租给学校等机构,做甩手房东,隐身在服装主流战场。

锦艺国际轻纺城在开业后的第4个年头,难以摆脱运营困难现状,连年亏损之下,不得不调整业态,将轻纺变更为汽配,并更名为锦艺汽车智汇港,彻底退出三足鼎立的轻纺行业。

不管怎样,都难以掩盖这样一个事实:西四环产业带将原本散乱的纺织服装企业汇聚在一起,促进企业升维、产业集聚、行业迭代。据不完全统计,方圆3.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超60家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一个年销售额百亿元的纺织服装王国。它们相互借力,汇聚成了一个从纺织、印染、机械制造、服装加工、棉花纤维检测、服装质量检验认证,到销售物流、科研开发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故事还在继续,这条产业带还在创造更多可能。(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李兴佳见习记者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