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区域 >

从银行理财到公募基金,中国版ESG投资何时迎来“人潮汹涌”?

2021-10-24 17:19:34 来源:资本邦

近日,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在第十五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表示,ESG投资是资本市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指数化投资的“蓝海”。深交所将积极推进ESG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支持市场各方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开发ESG相关指数,同时也鼓励基金公司丰富ESG投资策略,开发ESG指数产品。

事实上,自去年中国宣布“30·60”双碳目标之后,国内有关于ESG的讨论便开始此起彼伏,今年以来更是频繁出现在各论坛之上,在双碳以及绿色金融的助力下成为绝对的会议key word。

ESG投资星火从海外燎向国内

作为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ESG最早于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t)提出,并于2006年由联合国成立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确立为投资可持续性的衡量原则。

ESG诞生之初,一些投资者在分析投资过程中发现ESG管理良好的企业更加稳健,特别是在面临“ 黑天鹅”等风险时能更迅速恢复;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普遍面临环境、气候问题,投资者除了关心收益以外,也开始更青睐更有社会责任感,更关心自身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企业。

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海外ESG投资主要围绕美国、欧洲、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五大市场展开。

在资管规模方面,全球五大市场的ESG投资规模从2012年初的13.20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初的35.3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3.02%,远超全球资管行业6.01%的整体增速。

此外,至今年上半年末,全球五大市场ESG基金规模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2020年合计可持续投资(广义ESG投资)的规模已达35万亿美元,可持续投资规模约占总在管资产(98.4万亿美元)的36%,ESG投资占总资管规模的比例由2012年的21%持续稳步提升。

分地区看,当前在全球五大市场中,美国一家独大,在ESG投资规模中占比高达48%,为全球ESG投资规模市场最大地区,2020年,美国合计ESG投资规模达17.1万亿美元,2016-2020年CAGR达18.29%;日本的ESG投资同样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在2020年的资产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了8%,超越加拿大位列全球第三。

在海外ESG投资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2020年9月,中国“30·60”双碳目标也应声落地,海外趋势与国内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的资管行业正式接过ESG投资的接力棒,开启了ESG投资行为的加速。

特别是在资管行业之中,公募和银行作为面向大众最为广泛的两类金融机构,也开始竞相涌入ESG投资领域,竞相布局。

ESG银行理财:首饮“头啖汤”,固收为主菜

单纯从产品命名方式上进行对比的话,相比于公募界,银行在ESG产品的命名意识上确实觉醒更早。2019年4月15日,华夏银行在国内发行了首只以“ESG”命名的银行理财产品,从而开启了ESG投资理论在银行理财界的首秀。截至2021年8月末,华夏理财管理的ESG系列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超过240亿元。

同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据普益标准统计的数据显示,银行ESG理财已累计发行116只产品。如果按照产品全称中有无“ESG”来区分“纯ESG”(名称含“ESG”)和“泛ESG”(名称中不包含“ESG”)产品,经梳理发现,“纯ESG”理财发行数量已累计达到92只,在已发产品中占比接近8成。

“纯ESG”产品之外,名称中涉及“低碳”、“碳中和”和“碳达峰”字样的产品数量位列第二,共计发行产品17只;余下的7只产品中,另有四只理财主题围绕“新能源”,三只产品名称中包括“环保”和“环境”两个字样。

具体到投资领域,绿色环保产业是ESG银行理财主要的投资主线。

以发行数量较多的两家银行--华夏银行和农银理财为例,按照其相关产品说明书的介绍,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环保产业基本是各类ESG理财的鲜明主线,绿色环保之外,则又不同程度涉及民生、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领域相关产业。

从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ESG银行理财的绝对优势。

截至今年9月底,按照普益标准的统计,业内已累计发行固收类ESG理财合共64只,占比超过ESG理财总数量的一半;混合类产品37只;另有14只产品为结构性存款和1只权益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业内仅有光大理财于2020年9月发行的唯一一只权益类ESG理财独苗,但其净值增长率却跑出了“加速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4日,自成立以来,该ESG理财产品投资回报率已高达22.95%,遥遥领先于业内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从发行主体看,银行机构是发行主力,理财子公司紧追其后。

当前,以华夏银行为主的银行发行机构占据发行总量上风,10家银行累计发行ESG理财78只。

不过,与国内ESG理财诞生于同一年的理财子机构的发行实力也不容小觑,自2019年12月发行首只产品以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7家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数达到38只,且仅2021年的数据就已经超过过去两年内的发行总数。

ESG基金:权益型和指数化特色鲜明

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国内“纯ESG”基金的最原始探索,实际上早在2013年,公募便进行了ESG 主题产品的发行,上述一些产品在2020年之后也相继更名,添加了“ESG”标签来明确其投资属性,但从“纯ESG”基金的实际发行结果看,公募基金的发行热度依旧远小于银行理财。

Chioce统计显示,自2019年8月华宝基金发行国内首只MSCI ESG指数基金以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两年时间内,“纯ESG”基金发行数量仅有24只(A、B份额拆分计算,下同),基金规模接近100亿元。

不过由于公募在ESG领域的原始实践更早,在“泛ESG”基金领域,公募相比于银行发行规模却明显扩充,时间维度也更为丰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已累计发行名称中不涉及“ESG”的相关主题基金共计203只,基金发行规模累计超过2400亿元。

继续将203只“泛ESG基金”按照ESG中的“E”、“S”和“G”拆分统计可发现,“E”类主题基金明显呈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其中,“新能源”主题基金高达108只,为细分项下发行数量最多基金;“环保/环境”与“低碳/碳中和”主题基金有小范围交叉命名,两者合共统计到72只;除此之外,另有7只单独以“绿色”命名的基金在内。

相比于银行理财中“S”和“G”的无人问津,目前在基金层面,已经出现了以“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为主题命名的基金产品,数量分别达到7只和3只。

在投资类型上,ESG基金也与ESG理财表现出明显差异。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在已有的227只ESG基金(合并“纯ESG”和“泛ESG”,下同)中,股票型基金达到147只,混合型基金为第二大类,共计77只,仅有3只为债券型基金。

另外,ESG基金的“指数化”亦是其一大鲜明特色。

227只ESG基金中指数型产品占比接近五成达到108只。且2021年之后布局开始明显提速,仅今年前三个季度,指数型产品发行量就达到50只,接近之前所有产品发行总数。

在权益性和指数化双重加持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在今年之前成立的131只ESG主题投资基金中,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有96只,且其中有3只基金实现了区间年化收益率翻倍,51只基金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40%。具体来看,环保、新能源、低碳等“泛ESG”概念基金收益表现居前。

整体来看,上述131只公募ESG主题投资基金今年以来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40%,相较股票型基金的10.67%、混合型基金的11.44%、债券型基金的6.93%,ESG主题投资基金的收益表现均有明显超出。

ESG投资从“小众”到“大众”

根据《中国责任投资报告2020》呈现的结果显示,证券类机构以及股权类机构中对ESG投资有所关注的调查占比达到87%及以上,其中16%的证券类机构以及11%的股权类机构对ESG投资十分关注并开展了相关实践或研究。

相比较而言,个人投资者对ESG投资了解有限,有89%的调查对象不了解责任投资,其中42%未听说过 “绿色金融”、“责任投资”或“ESG”。

但从投资行为角度,对于未听过或不了解ESG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仍有很大一部分会在投资中考量“环境”、“劳工”、“健康”、“商业道德”等其实属于ESG投资范畴的因素,且其中86%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在投资中考虑ESG投资因素,这也表明在国内,个人ESG投资的行为普及优于其概念的宣传。

除了在国内个人投资认知中较为“小众”之外,放之四海,ESG投资在标准界定上的不清晰依旧是个尚待解决的难题,回到国内的投资环境,ESG理财产品以固收为主的投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其收益的优越性。

不过,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也指出,随着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的转变,ESG相关的行业和主体会迎来较快发展,未来ESG理财产品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收益。

在国内碳中和发展战略推动电力、光伏、新能源、电网改造、氢能源等主题投资发展下,当前,ESG基金反被寄予厚望。

2021年上半年ESG基金的管理规模较2020年同期提升近一倍。实际上,自2018年起我国ESG投资就开始实现高速增长,2018-2020年的CAGR达100%。市场的持续扩容意味着,ESG投资逐步从“小众”渐渐走向到“大众”。

伴随ESG投资在我国金融市场关注度日益增强,相关银行理财和基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未来ESG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也将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