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 >

全球要闻:5.35亿年前化石表明皱囊虫更可能是蜕皮动物

2022-08-19 19:48:32 来源:潇湘晨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长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国内外机构人员组成一支研究团队,深入研究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对其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给予了全新解读,认为皱囊虫并非原来厘定的后口动物,而更可能是蜕皮动物。8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2017年,研究人员在陕南西乡县张家沟剖面寒武系幸运阶宽川铺组的含磷灰岩中发现了皱囊虫化石(其被认为是最早的后口动物),并由此提出后口动物可能有一个毫米大小、生活在海底泥沙缝隙中的有口无肛的祖先类型。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张华侨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支持皱囊虫为后口动物的关键特征是化石中的“鳃孔”结构,这被认为是后口动物的原始特征之一。

皱囊虫是毫米大小的两侧对称动物,具有囊形的身体和末端的开口,围绕口发育了辐射状皱褶、辐射对称排列的具刺突起等。通过对更多、保存更加完整的化石标本开展深入研究,张华侨等人发现皱囊虫身体两侧对称排列了具刺骨板,反口面有大量小刺,而曾被解释为“鳃孔”的结构很可能是封闭的具刺骨板在化石化过程中磨损形成的孔状结构。

“皱囊虫的一些关键特征,比如发育表皮、上皮不具纤毛、末端的口和环口的辐射对称排列的结构等,均表明它和蜕皮动物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张华侨指出,皱囊虫更可能是蜕皮动物而不是后口动物。皱囊虫为已知最早的蜕皮动物增添了全新类型。

论文第一作者、长安大学教授刘云焕指出,皱囊虫在蜕皮动物内部的系统位置尚不清楚,它可能是环神经动物、泛节肢动物或蜕皮动物的祖先类型。

另外,根据原有研究文献,蜕皮动物一般具有“蠕形”体构,它们的最晚共同祖先可能也是蠕形的。而皱囊虫的“囊形”体构明显有别于其他蜕皮动物的“蠕形”体构,表明“蠕形”并不是蜕皮动物唯一的体构类型,蜕皮动物最晚共同祖先也可能并非蠕形。

刘云焕表示,关于蜕皮动物体构的起源,有待于围绕寒武纪幸运期已知最早蜕皮动物的相互演化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标签: 蜕皮动物 后口动物 亲缘关系 辐射对称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