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助力吉林粮食稳产增产

2021-10-12 08:41:19 来源:中国食品报

宝贵的黑土地,是大国粮仓的根基,是中国饭碗的底气。今年,为了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多产粮、产好粮,以“梨树模式”为代表的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等技术,在吉林大地上全面铺开。

“梨树模式”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的农业耕作技术。该模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

今年玉米长势喜人

在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今年3000多亩玉米,采用的都是梨树模式,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表示,现在玉米已经基本成熟,再有一周左右就到收获期了。

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算“大户人家”,但也小有名气,是最早一批采用“梨树模式”对黑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的专业合作社。杨青魁说,作为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和黑土地集中连片区,梨树县的黑土地曾长期“透支”,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2007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梨树县农业部门,探索“秸秆覆盖宽窄行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新模式:不收不烧,将头年的秸秆悉数“奉还”土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防止了风蚀和水蚀,还提升玉米的抗旱、抗倒伏能力,让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更有保障。

在梨树县高家镇高家村,一直保留着一块试验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种法和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之间的区别:相邻的两垄玉米,涨势明显不同,传统种植方式的黄叶数明显较多。而且从土壤刨面的根系可以明显看出,多年来一直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的作物根系茂密程度明显好于传统种法。

为了更好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吉林还探索出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技术路径,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培肥地力、节水灌溉等黑土地保护十大技术模式。今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面积达到了2875万亩,较去年增加了1023万亩,增幅居全国首位,为全年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