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平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市委市政府“七条硬杠子”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凝聚干群合力,整合资源要素,以好政策、硬作风、细措施稳住种粮预期、鼓足种粮干劲,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12万亩(其中:小春播面27.4万亩,大春播面75.1万亩,晚秋播面9.5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41万吨(其中:小春7.5万吨、大春32.5万吨、晚秋1.2万吨),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一、扭住三个举措强落实,扩大种粮面积
一是消灭撂荒耕地。逐村逐户、逐田逐地全覆盖摸底排查,建立“耕地撂荒”和“盘活利用”两本台账,推行“五个一批”整治模式,建立“四级田长”监管机制,全县共摸排整治撂荒耕地21586亩,刚性用于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增加复种指数。按照“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要求,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7.9万亩,超省市下达任务2.9万亩;全面推广麦(芋)—玉—豆(苕)、幼龄经果—豆(玉、芋、麦)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做到应种尽种、应套尽套;切实把晚秋粮食当成一季正种庄稼来抓,落实秋洋芋6.3万亩、秋玉米2.1万亩、秋大豆0.7万亩、秋杂粮0.6万亩。三是做足田坎文章。充分发挥农民种植习惯,利用全县50余万根水田田坎,春季大田坎种植一行玉米,仔田坎种植一行大豆,秋季大田坎种植一行豌豆。今年,全县合计增种田坎玉米1.2万亩,田坎大豆0.3万亩,田坎豌豆0.4万亩。
二、锚定三个方向求突破,增加种粮收益
一是强科技增加粮食产量。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开展高质高效示范创建,落实落细“四新六良”技术,推广川优6203、宜香优2115、川麦104等农业农村部主推优质粮食品种约40万亩,土壤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1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率超过85%,农业科技对粮食稳产保产增产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推动全县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二是提服务降低种粮成本。以实施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契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为基础,县农机推广站牵头,统筹整合各类农业机器20余万台套,县成立服务总队,片区成立服务中队,镇成立服务分队,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破解无人种粮和种粮太贵瓶颈。三是拓业态延长粮食链条。积极推动粮食作物产业化发展,培育年加工稻谷1万吨以上企业3家,年生产成品菜籽油1.5万吨以上企业1家,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创建知名粮油品牌5个,具备粮食仓储、烘干、加工能力的村达108个,逐步实现卖谷物初级农产品向卖粮油后端产业链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体验的粮旅融合发展,创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8个。
三、落实三个保障不松劲,提升种粮热情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按照“谁种粮、谁享受,多种粮、多享受”原则,精准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切实将国家政策兑现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努力让他们有钱挣。今年共兑现补贴资金1.12亿元,其中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100余户。二是增强种粮保障。县级财政在极端困难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种粮农户利益,其中撂荒耕地整治经费300万元,种子(玉米、大豆、油菜、洋芋等)采购经费630万元,肥料采购经费350万元。三是防范种粮风险。认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在宜机化和能排能灌上做文章,已建成旱涝保收农田32.8万亩,为粮食生产防汛抗旱打下坚实基础。逗硬落实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积极拓宽油料、杂粮等粮食作物保险范围。今年全县粮食作物投保范围达78.3%,夏旱已理赔到位率98.5%。